目的 观察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腹部切口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09年5月-2012年9月28例腹部切口感染创面患者使用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创口内填入负压吸附垫,持续输氧0.5~1 L/min,可调节负压采用连续工作模式,使密闭创面保持6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负压状态,3~7 d更换负压吸附垫和引流管。 结果 28例切口创面感染得到控制。8例经一次治疗创面愈合,15例经2~4次治疗创面愈合,2例行Ⅱ期缝合,3例患者对贴膜过敏,治疗一次后改为换药治疗。28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4~28 d,平均14 d,随访1~18个月无切口裂开,7例有凹陷瘢痕,余瘢痕平整。 结论 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腹部切口感染创面,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明显的优点,可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切口的愈合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Citation:
LI Yongzhong,CHEN Li,LI Yunfei,HU Xiaodong,JIANG Shuo,XIAO Xiao,LI Huidan,WEI Yuting..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djustable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plus Regional Oxyge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en Incision Infection Wound.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13, 28(6): 810-812. doi: 10.7507/1002-0179.20130253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陈益明, 上官宗校, 黄孟启,等. 急性阑尾炎患者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1): 118-120.
|
2. |
李永忠, 胡晓东, Moris Topaz, 等. 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35例汶川地震伤员创面的效果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3): 279-282.
|
3. |
王志华,赵辉,魏炜,等.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32(1): 55-58.
|
4. |
李永忠, 李云飞, 胡晓东, 等. 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植皮治疗皮肤缺损伴感染创面[J] .华西医学, 2011, 26(10): 1466-1467.
|
5. |
吕传爱, 吕晶, 王春荣, 等. 局部氧疗治疗Ⅱ/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应用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2): 231-232.
|
6. |
尤爱民, 王瑞丽, 崔永光, 等. 局部氧疗促进四肢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9): 819-820.
|
7. |
关永家. 高压氧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110-128.
|
- 1. 陈益明, 上官宗校, 黄孟启,等. 急性阑尾炎患者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1): 118-120.
- 2. 李永忠, 胡晓东, Moris Topaz, 等. 简易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35例汶川地震伤员创面的效果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3): 279-282.
- 3. 王志华,赵辉,魏炜,等.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32(1): 55-58.
- 4. 李永忠, 李云飞, 胡晓东, 等. 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植皮治疗皮肤缺损伴感染创面[J] .华西医学, 2011, 26(10): 1466-1467.
- 5. 吕传爱, 吕晶, 王春荣, 等. 局部氧疗治疗Ⅱ/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应用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2): 231-232.
- 6. 尤爱民, 王瑞丽, 崔永光, 等. 局部氧疗促进四肢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9): 819-820.
- 7. 关永家. 高压氧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1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