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北京:2000.
|
2. |
李建民. 中国的人口转变完成了吗?南方人口, 2010, 15(2):5-9, 32.
|
3. |
杨凡. 现代化视角下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与人口转变. 人口与经济, 2014, (5):23-32.
|
4. |
杨发祥. 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 2003.
|
5. |
梁中堂, 阎海琴. 中国农村妇女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问题研究. 山西: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2:112-113.
|
6. |
韦艳, 张力. "发展型"或"政策型"生育率下降?——基于翼城"农村二孩"试点的分析. 人口研究, 2012, 36(6):13-26.
|
7. |
陈友华. 关于出生性别比的几个问题——以广东省为例. 中国人口科学, 2006, (1):86-94.
|
8. |
杨菊华.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妇女研究论丛, 2009, (3):16-25.
|
9. |
张二力. 从"五普"地市数据看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和婴幼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影响. 人口研究, 2005, 29(1):11-18.
|
10. |
梁中堂. 翼城县计划生育试点报告. 南方人口, 1994, (2):12-15.
|
11. |
李建新. 山西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政策实施效果及思考. 人口研究, 1995, 19(2):24-30.
|
12. |
谢康, 张宏昌. 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办法的人口控制效果. 南方人口, 1996, (1):18-21.
|
13. |
吴艳文. 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二孩试验效果分析. 人口学刊. 2014, 36(4):103-112.
|
14. |
谭克俭. 翼城县实施"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政策的经济社会效益探析. 经济问题, 1996, (8):54-61.
|
15. |
顾宝昌, 宋健, 刘爽, 等. 二孩生育政策地区的实践及启示. 人口研究. 2008, 32(4):33-49.
|
16. |
郭志刚. 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的分层模型分析. 人口研究. 2007, 31(3):20-31.
|
17. |
杨菊华. 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与儿童性别比关系研究. 人口研究. 2006, 30(3):30-41.
|
18. |
钟晓青. 我国人口增长的总和生育率模型及人口预警. 生态学报, 2009, 29(8):4464-4474.
|
19. |
张青. 总和生育率的测算以及分析. 中国人口科学, 2006, (4):35-42.
|
20. |
查瑞传. 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总和生育率指标. 人口与经济, 1983, (5):34-38.
|
21. |
孙一先. 关于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异常问题的综述.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4):114-117.
|
22. |
查瑞传, 曾毅, 郭志刚. 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25-29.
|
23. |
周江涛. 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
24. |
王军. 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 人口学刊, 2013, 35(5):5-14.
|
25. |
胡耀玲, 原新. 基于空间数据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学刊, 2012, 34(5):12-21.
|
26. |
于淼. 社会经济发展、计生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 2014.
|
27. |
单兴亮, 李飞. 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生育率影响的统计分析. 中国外资, 2013, (4):220.
|
28. |
刘华. 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人口学刊, 2014, 36(4):5-15.
|
29. |
蒋正华. 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生育率的影响. 人口研究, 1986, 10(3):25-30.
|
30. |
罗华, 鲍思顿. 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决定因素:对2000年中国最大的36个少数民族的分析. 人口研究, 2005, 29(6):56-61.
|
31. |
王南丰. 统计学分析方法在政策分析研究的应用. 统计与决策, 2010, (4):173-176.
|
3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Available at: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5rp/index.htm.2000.
|
3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Available at: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2010.
|
34. |
赵维祥. 超低生育率以及现象研究. 合肥:安徽大学, 2012.
|
35. |
乔晓春. 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 中国人口科学, 2004, (1):14-22.
|
36.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学年鉴.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
37. |
郝娟, 邱长溶. 2000年以来中国城乡生育水平的比较分析. 南方人口, 2011, 26(107):27-33.
|
38. |
李英. 透视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中的性别偏好——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一项研究. 保定:河北大学, 2006.
|
39. |
风笑天, 张青松. 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2, 8(5):2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