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商洪才, 李幼平, 张伯礼.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天津中医药, 2007, 24(4): 275-277.
|
2. |
刘保延, 何丽云, 周雪忠, 等. 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策略. 中医杂志, 2020, 61(2): 93-97.
|
3. |
李君, 刘保延. 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 17(4): 383-385.
|
4. |
何莉莎, 宋攀, 赵林华, 等. 态靶辨证—中医从宏观走向精准的历史选择. 辽宁中医杂志, 2020, 47(1): 1-4.
|
5. |
王家良, 主编. 临床流行病学(第4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0-11.
|
6. |
Liu Z, Liu Y, Xu H, et al.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urinary leakage among women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7, 317(24): 2493-2501.
|
7. |
吕爱平, 查青林, 张志斌. 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6, 4(2): 117-119.
|
8. |
王永炎, 刘保延, 张启明, 等.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科技问题—香山科学会议第368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3(12): 797-800.
|
9. |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中医杂志, 2019, 60(12): 991-1000.
|
10. |
王永炎, 刘保延, 谢雁鸣.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 9(3): 17-23.
|
11. |
高凡珠,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医复杂干预与疗效综合评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6(6): 527-529.
|
12. |
赵晨, 林伟青, 田然, 等. 重视临床试验设计, 提升中国临床试验质量.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8, 18(7): 645-647.
|
13. |
赵晨, 刘智, 商洪才.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差异化策略的提出—个体化研究方法学元素初探. 世界中医药, 2017, 12(6): 1221-1225.
|
14. |
张惠敏, 罗辉, 刘兆兰, 等. 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讨.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0(6): 1-4.
|
15. |
刘长林. 中医药走出困境的关键和建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1(6): 669-670, 675.
|
16. |
张艳宏, 刘保延, 刘志顺, 等. PRO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中医杂志, 2007, 48(8): 680-682.
|
17. |
Kiresuk TJ, Sherman RE. Goal attainment scaling: A general method for evaluating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programs. Community Ment Health J, 1968, 4(6): 443-453.
|
18. |
王承龙, 王强, 王少丽. Markov模型进行中医药疗效评价的合理性分析.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6): 1099-1100.
|
19. |
宇文亚, 韩学杰, 刘孟宇, 等. 基于矩阵模型的中医临床指南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探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12): 3076-3079.
|
20. |
陈皓, 冀敏杰, 郭紫园, 等. 一种时间序列数据的动态密度聚类算法.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9, 36(8): 1304-1314.
|
21. |
王永炎. 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 9(1): 70-73, 79.
|
22. |
许国志, 主编. 系统科学.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
23. |
闵家胤. 系统科学的对象、方法及其哲学意义. 哲学研究, 1992, (6): 27-35.
|
24. |
闵家胤. 系统科学是中医的科学基础.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9(3): 6-10, 16.
|
25. |
顾基发, 宋武琪. 系统科学与中医方法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31(S1): 24-31.
|
26. |
王永炎.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2007, 9(1): 70-79.
|
27. |
李曙华. 系统与内部时间. 辩证系统学学报, 1995, 3(4): 66-69.
|
28. |
彭纳揆. 论系统的时空观. 系统科学学报, 2007, 15(4): 6-9.
|
29. |
阚红星, 金力, 杨艳, 等. 基于信息平台的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15(2): 192-195.
|
30. |
张连文. 隐结构模型与中医证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9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2009: 14.
|
31. |
谢雁鸣, 徐桂琴. 纵向数据分析方法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浅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 13(9): 711-713.
|
32. |
Kip KE, Hollabaugh K, Marroquin OC, et al. The problem with composite end points in cardiovascular studies: the story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1(7): 701-707.
|
33. |
周理乾. 空间的时间化—从系统科学到生成论. 系统科学学报, 2014, 22(2): 7-10, 36.
|
34. |
李振华, 李保双, 唐旭东, 等. 胃火炽盛证诊断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12): 1968-1970.
|
35. |
吴士宝, 郑列, 罗幼喜.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统计建模—基于各省纵向数据的MERS模型的实证分析.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7, 32(2): 114-117.
|
36. |
商洪才, 李幼平, 张伯礼, 等. 中医药临床疗效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循证目标成就量表法的提出.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 7(7): 537-541.
|
37.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2019年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颁奖仪式在福州举行, 2019-12-10. Available at: http://www.wfcms.org/menuCon/contdetail.jsp?id=9417.
|
38. |
任君, 周芬, 杨国彦, 等. 患者报告结局指标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现代中医临床, 2014, 21(4): 20-23.
|
39. |
曹卉娟, 王丽琼, 刘建平. 比较效果研究方法在以“整体医学”为核心理念的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探讨. 世界中医药, 2014, (10): 1257-1260.
|
40. |
张润顺, 王映辉, 刘保延, 等. 基于共享系统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范式初步实施方案的设计. 中医杂志, 2014, 55(18): 1551-1554.
|
41. |
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等.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Available at: http://www.most.gov.cn/tztg/200703/t20070320_42240.htm.
|
42. |
赵振营. 中医药大数据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13): 190-191.
|
43. |
胡嘉元, 张晓雨, 蒋寅, 等. 我国临床研究发展现状及中医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策略和实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 20(8): 1417-1421.
|
44. |
关曼柯, 魏旭煦, 赵晨, 等. 循证决策模式下中医临床个体化疗效评价研究的定位与未来发展路径.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0, 20(10): 1124-1129.
|
45. |
阎小妍, 董冲亚, 姚晨. 大数据时代的循证医学研究.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 17(3): 249-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