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患者心理干预对照试验,总结早期心理干预在急诊临床中的意义。 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入住急诊EICU的46例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整体护理常规进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干预,通过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值,判断心理干预的效果。 结果 患者入住EICU时试验组、对照组焦虑量表基线评分分别为(19.35±5.83)、(19.69±6.03)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6,P=0.948);24 h后评分,试验组、对照组评分分别为(12.00±7.18)、(28.91±9.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9,P=0.000)。试验组的焦虑评分较入EICU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0.001);对照组焦虑评分较入EICU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0.001)。 结论 早期干预对缓解急诊危重患者心理危机有一定帮助。
Citation:
高永莉,唐时元,胡海,邹利群. 早期干预对缓解急诊危重患者心理危机.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2011, 26(7): 1103-1104. doi:
Copy
Copyright ©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Medical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1. |
王玉萍.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6, 9(12): 1850.
|
2. |
昝红艳, 任慧芳, 谭小梅. 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策[J]. 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2): 190-191.1.
|
3. |
甘冬梅.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4, 12:131-132.
|
4. |
郭士英, 胡发荣. 抢救危重患者时的心理护理[J]. 职业与健康, 2004, 10(20): 166-67.
|
5. |
刘拥军. 急诊患者的心态与心理护理[J].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5(2): 160-161.
|
6. |
孙东, 高芳, 陈剑群. 内科住院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及治疗前后变化[J]. 徐州医学院报, 2000, 20(4): 308-310.
|
- 1. 王玉萍.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6, 9(12): 1850.
- 2. 昝红艳, 任慧芳, 谭小梅. 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策[J]. 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2): 190-191.1.
- 3. 甘冬梅.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4, 12:131-132.
- 4. 郭士英, 胡发荣. 抢救危重患者时的心理护理[J]. 职业与健康, 2004, 10(20): 166-67.
- 5. 刘拥军. 急诊患者的心态与心理护理[J].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5(2): 160-161.
- 6. 孙东, 高芳, 陈剑群. 内科住院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及治疗前后变化[J]. 徐州医学院报, 2000, 20(4): 3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