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ort PDF Favorites Scan Get Citation

患者,男,52岁,因“双下肢静脉曲张1年余,加重伴溃疡1月”住院。术前检查基本正常,心肺(-)。 入院后测T 37 ℃,BP 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HR 85次/min,RR 18次/min,SPO2 100%。 ASA(美国麻醉学会)分级为Ⅰ级。 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腔镜下左下肢静脉曲张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深静脉瓣修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开始抬高患肢,橡胶带驱血,于腔镜下在左胫骨内侧行钝性分离。当手术进行约40 min 时患者自述有胃部不适,血压150/100 mm Hg,HR 100次/min,考虑系紧张所致,给予咪达唑仑2 mg,但症状未缓解,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遂检查胸部皮下有捻发音及握雪感,至双侧腋下平肩部皮肤。紧急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停腔镜供气,同时进行胸廓双侧加压赶气,60 min后症状缓解,改传统方式进行手术。2 h后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讨论 传统切口筋膜下结扎功能不全的穿通支对改善下肢症状、促进皮炎/溃疡的愈合有较好的作用,但该类手术创伤大,切口多,切口并发症多,穿通支离断不完全而使该术式受到限制。 近年开展的利用腔镜进行筋膜下穿通支离断,与传统手术相比,切口小,创伤轻微,远离病变皮肤,能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术中可清晰显示穿通支,离断结扎准确可靠,术后溃疡愈合快。 但皮下气肿是腔镜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产生的皮下气肿常限制胸廓的运动,CO2的物理溶解造成CO2潴留,产生高碳酸血症,而高碳酸血症可使血浆中儿茶酚胺含量上升2~3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平均动脉压(MAP)及HR加快。轻度的皮下气肿无需特殊处理,24~48 h自行恢复,如有广泛的皮下气肿应首先排除合并气胸的可能,如有气胸则应立即解除气胸,并行胸腔闭式引流。单纯的皮下气肿则应加大通气量纠正高碳酸血症,可在气肿明显处用9或12号针头刺入皮下以排气。 严重者应立即行动脉血气分析,酌情给予少量的碳酸氢钠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必要时可改变手术方式。

Citation: 王春爱. 腔镜下行大隐静脉剥脱术致皮下气肿1例报道.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2008, 15(8): 571-571. doi: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