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成年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SSD)的理想阈值设定,为利用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提供阈值设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同一单位工作的86位体检对象,进行颅骨平均CT值、腰椎骨质密度、性别及年龄的两两对照及多重线性回归拟合,建立起预估颅骨平均CT值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作为SSD的理想阈值。同时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头部CTA检查的1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以验证其可行性。 结果 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约为640 Hu。以该值作为SSD的阈值进行去骨成像,所有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为5分,可视为去骨成功。 结论 在利用理论颅骨平均CT值作为重建阈值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SSD图像质量再判断及修正,即可简便地完成后处理工作,具有可行性。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portal vein imaging.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 seven cases underwent enhanced scan with GE Light SpeedQX/i4 CT scanner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41 cases of liver cancer, 20 cases of hepatic cirrhosis, 21 case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9 cases of hepatic abscess, 6 cases of carcinoma of gallbladder, 14 cases of cholangiocarcinoma, 16 cases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and 5 cases in normal. The results of portal vein image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109 cases, portal vein, cranial mesenteric vein, and splenic vein were demonstrated successfully in the stage of portal vein: volume rendering images were clear in 84 cases, 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images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images were clear in 109 cases. Forty-five cases of portal hypertension, 18 cases of open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15 cases of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1 case of splenic vein tumor thrombus, and 6 cases of large cavernous hemangioma were demonstrat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 The portal vein imaging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T can show the dissection and lesions of portal vein and its branches clearly, and can provide the clinical evidence for clinicians to formulate a treatment plan correctly.
目的 提高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 报告1例腰椎间盘手术所致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比较分析MRA和DSA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MRA能够明确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诊断,与DSA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 MRA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确诊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常规血管造影。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腹主动脉瘤(AAA)的认识。 方法 报道2012年11月1日先天性AAA 1 例,回顾国内外报道的24 例先天性AAA的临床资料。 结果 患儿男,2岁,以肉眼血尿起病,伴高血压、蛋白尿和反复血小板降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见AAA伴左肾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见AAA累及双侧髂总动脉伴动脉壁间血栓及钙化,左肾萎缩;保守治疗7个月后猝死,临终前头颅CT见脑梗死。回顾分析24例先天性AAA,包括肾下型AAA 15 例,肾上型AAA 5例,胸腹部AAA 2例,未具体指明类型2例;产前诊断6例,出生后诊断18例(其中包括新生儿5例和1个月~3岁婴幼儿8例);以腹部搏动性包块起病8 例,呕吐4 例,呼吸困难2例,腰部疼痛1例,因其他疾病就诊3例;采用血管超声21例,MSCTA 16例,磁共振血管造影9例;13例肾下型AAA接受手术治疗;死于AAA破裂5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 结论 先天性AAA以肾下型为主,多为婴幼儿,常表现为腹部肿块,确诊该病首选MSCTA,主张行早期个体化手术。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2010年3月-2012年5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及ASL、MRA序列检查,分析DWI、ASL、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面积大小及与血管关系。 结果 DWI对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100%,对大、小面积梗死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ASL对大、小面积的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有差异,对大面积梗死检出率为100%,对小面积梗死的检出率为70%;DWI和ASL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分别为0%、70%,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皮层下斑状缺血灶检出最敏感。 结论 DWI和ASL均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ASL对大、小面积的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有差异,DWI、ASL及MRA联合应用可准确评估缺血半暗区及侧支血管情况,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注射速率下单倍剂量对比剂在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8月-11月,连续纳入3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并要求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例)。使用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 T磁共振成像仪及其配备的颈部线圈和头部线圈进行CEMRA成像。A组使用双倍剂量对比剂(0.2 mmol/kg),B组使用单倍剂量对比剂(0.1 mmol/kg)。用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进行颈部血管成像。由2位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对两组原始图像的信噪比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结果 A、B两组的所颈动脉信噪比分别为189.95 ± 71.31、175.07 ± 6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P=0.576);所得的MIP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180,P=0.671)。 结论 与双倍剂量相比,单倍剂量对比剂获得颈部血管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D)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ASD患者进行检查,将数据在ADW4.1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血管重建图像31例显示良好,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闭塞动脉周围有代偿侧支血管。 结论 MSCTA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的血管形态及管壁的钙化斑块,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地震挤压伤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中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地震挤压伤致双下肢横纹肌溶解症3例患者进行双下肢MRA检查,并对严重挤压伤及下肢毁损,并行截肢的另三名患者进行术后CTA检查。对MRA图象双下肢动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RA征象,同时总结截肢术后患者CTA表现及临床价值,并评价二者检查在挤压伤所至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结果:3例未行截肢患者MRA双下肢主要动脉未见确切狭窄及闭塞征象,管腔内未见充盈缺损影。3例已行截肢患者可见残余肢体的明显肿胀,双侧髂血管以及部分截断肢体远端血管内见止血弹簧钢圈影像,部分截断肢体远端动脉分支变细。截断血管未见再通,周围无渗血改变。结论:MRA、CTA能直观显示双下肢动脉损伤及术后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对二者的合理选择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