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1993~2001年共收治特发性结肠急性穿孔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3~90岁,平均6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8~72 h,平均25 h。既往有习惯性便秘史3例,直肠脱垂1例,用力大便后突发者2例,有弥漫性腹膜炎4例。穿孔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4例,腹膜返折处直肠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全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1例部分小肠从肛门脱出,3例并发感染性休克,腹腔穿刺抽出粪汁样液,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4例。5例均行剖腹探查手术,2例行穿孔修补、近段结肠造瘘,1例行单纯修补,1例行病变肠段切除 Ⅰ 期肠吻合,另1例行穿孔段结肠切除及近段结肠造瘘。痊愈3例,1例术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失访,1例术后2天死于感染性休克、呼吸功能衰竭。术中穿孔周围组织病检结果均为“炎症改变”。讨论本病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慢性便秘关系密切。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 ①老年人排便反射减弱,结肠内淤积的大量干结粪块压迫肠粘膜,使之产生压迫性缺血,最终造成坏死,穿孔,故该病又称粪性结肠穿孔。 ②穿孔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此为全结肠中最狭窄的部位,血供来源于肠系膜终末血管,分支动脉间吻合少,粘膜血运相对不足,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 ③慢性便秘或直肠脱垂,肠内压增高,肠壁肌层变薄,当患者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及肠内压骤然增高而致穿孔。 便秘患者结肠内为干结大便,穿孔后大便外漏量并不大,除非有较大肠管撕裂,且大便在腹腔内扩散速度较慢,也无明显化学性刺激,故本病早期症状、体征并不象上消化道穿孔那样明显,术前不易确诊,多在术中明确诊断。笔者认为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高度怀疑本病: ①年龄在50岁以上,有慢性便秘史; ②腹痛开始于左下腹,数小时后渐累及全腹而出现腹膜炎; ③肛门指诊触及到直肠内干结粪块; ④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液体为混浊且含粪臭味; ⑤腹部X线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同时伴有左侧结肠粪块钙化阴影。
Citation: 钟克力,潘凯. 特发性结肠急性穿孔5例报告.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2002, 9(5): 321-321. doi: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