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特征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以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9例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及与吻合平面、胃镜下表现和吻合口狭窄的关系。
结果 108例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45.2% (108/239) ,主动脉弓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大于主动脉弓上反流症状发生率(707% vs.318%, P lt;0.01). 影响生活的反流症状(≥6分)发生率为25.5%,主动脉弓下吻合反流症状程度较主动脉弓上吻合重(439% vs. 159%, P lt;0.01) 。胃镜RE分级0+I级、II+III级出现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1.7%(63/151)和500% (44/88)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1, P=0.214) ,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RE分级无相关性(r=0080, P=0.276) 。在有症状的反流患者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7% (40/108) ,无症状的反流患者中未发现吻合口狭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2, P=0.000) 。吻合口狭窄与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呈正相关(r=0.480,P=0048). 结论 食管胃吻合术后只有部分患者出现反流症状,主动脉弓下吻合反流症状多于主动脉弓上吻合,且程度较重。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生率与RE分级无关。吻合口狭窄与胃食管反流相关。
Citation:
付茂勇,黄涛,任权等. 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特征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07, 14(6): 476-. doi:
Copy
1. |
赵雍凡,解晨昊,王允,等. 食管胃分层吻合法的应用与实验观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5, 12(3): 164-168.
|
2. |
雷贝拉唑中心协作组.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特征及雷贝拉唑治疗疗效的多中心评估. 中华消化杂志, 2005,25 (6) : 363-365.
|
3.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21(4): 221-222.
|
4. |
王金栋,刘俊峰,王其彰,等. 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5,21(3): 160-163.
|
5. |
赵雍凡,王资斌,伍伫,等. 不同平面胃食管吻合术后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8, 5(3):144-145.
|
6. |
赵雍凡,王资斌,蒋光亮,等. 切除食管癌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对比观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9,15(3): 135-137.
|
- 1. 赵雍凡,解晨昊,王允,等. 食管胃分层吻合法的应用与实验观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5, 12(3): 164-168.
- 2. 雷贝拉唑中心协作组.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特征及雷贝拉唑治疗疗效的多中心评估. 中华消化杂志, 2005,25 (6) : 363-365.
-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21(4): 221-222.
- 4. 王金栋,刘俊峰,王其彰,等. 胃食管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研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5,21(3): 160-163.
- 5. 赵雍凡,王资斌,伍伫,等. 不同平面胃食管吻合术后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8, 5(3):144-145.
- 6. 赵雍凡,王资斌,蒋光亮,等. 切除食管癌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对比观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9,15(3): 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