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中寻找解剖平面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
2002 年1 月至2006 年3 月期间36 例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结果。结果 全部病例术中无一例副损伤。术
后病理共检出淋巴结310 枚,平均8. 6 枚/ 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1 例且伴肝内转移及门静脉癌栓,
肝转移3 例。随访过程中死亡3 例。结论 从易显露的固定解剖结构入手,采取上、下结合,寻找右Toldt 筋膜与
肾前筋膜之间的解剖间隙平面简单、易行,极少发生副损伤。
Citation:
王遵义 ,朱丽华,刘伟,张维,姜国胜. Understanding of Ideatifying Anatomical Planes in Right Radical Hemicolectomy ( Report of 36 Cases ).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2008, 15(4): 281-283. doi:
Copy
1. |
郑树主编. 结直肠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M].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6~430.
|
2. |
万德森, 潘志忠主编. 大肠癌 [M]. 第1版.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57~69.
|
3. |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实践工作组织. 结肠癌治疗指南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5; 8(3)∶269.
|
4. |
王正康, 潘瑞芹, 贾振庚. 从淋巴结清除原则谈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改进 [J]. 实用外科杂志, 1988; 8(12)∶661.
|
5. |
刘树伟. 腹部 [A]. 见彭裕文主编. 局部解剖学 [M].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35~136.
|
6. |
李立. 结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的规范与创新(三)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13(3)∶336.
|
7. |
刘斯, 刘荫华. 高频电刀及临床安全使用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6)∶383.
|
8. |
李立. 结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的规范与创新(一)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13(1)∶106.
|
9. |
骆成玉, 李世拥, 赵丹宁, 等. 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意义 [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0; 15(3)∶133.
|
- 1. 郑树主编. 结直肠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M].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6~430.
- 2. 万德森, 潘志忠主编. 大肠癌 [M]. 第1版.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57~69.
- 3.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实践工作组织. 结肠癌治疗指南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5; 8(3)∶269.
- 4. 王正康, 潘瑞芹, 贾振庚. 从淋巴结清除原则谈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改进 [J]. 实用外科杂志, 1988; 8(12)∶661.
- 5. 刘树伟. 腹部 [A]. 见彭裕文主编. 局部解剖学 [M].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35~136.
- 6. 李立. 结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的规范与创新(三)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13(3)∶336.
- 7. 刘斯, 刘荫华. 高频电刀及临床安全使用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6)∶383.
- 8. 李立. 结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的规范与创新(一)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13(1)∶106.
- 9. 骆成玉, 李世拥, 赵丹宁, 等. 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意义 [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0; 15(3)∶133.